协作者新闻

公益1+1 | 刘桂楠:“新生代社会工作者”成长记

2025-06-04 created by:北京协作者


image.png

溢彩星光是“公益1+1”资助行动框架下聚焦社区困难老人服务议题的资助项目。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导下,由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泰康溢彩基金会)和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联合发起,在服务困难老人的同时,助力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本文是溢彩星光伙伴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睦友)的社会工作者刘桂楠的成长故事。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图片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会工作者刘桂楠


埋下种子:那个关于 "适合" 的问号


2018年,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民政职业大学)李旭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那时的我只记得老师说“这个专业很适合你”,却琢磨不透“适合”的含义,就这样带着满心疑问踏入大学校园。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论》课上,张柳清老师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社会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理论层面认识这个专业,却依然没找到“适合”的连接点。后来我加入系学生会组织部,从普通干事一步步成长为部长。这段经历让我褪去青涩,变得稳重成熟,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了组织协调能力,但关于“适合”的困惑,始终像团迷雾笼罩在心里。


2021年临近毕业,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陷入迷茫:要不要进入社会工作机构?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张柳清老师始终关注着我的就业情况,这份关怀让我格外感动。受疫情影响,我也随大众选择考公考编,可内心清楚这并非真正的热爱。直到在唐山市某区民政局见习时,我终于触摸到“适合”的轮廓——疫情期间,我作为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采买生活物资,并担任志愿团队的小队长。团队成员大多比我年长,却愿意信任并跟随我的引导,或许这就是社会工作基因的悄然体现。一次普通的采买对接中,一位自我评价很低的志愿者对我说:“你很厉害,因为你,我才选择留下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同为毕业生的志愿者报名时曾说“只是找个事儿干,不合适就退出”,甚至在活动中因自我怀疑险些退出,最终却因我的鼓励坚持了下来。她的这句话像一束光,突然照亮了我心中埋藏已久的种子——原来社会工作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那一刻,我清晰地听见内心的声音,毅然决定北上,投身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启属于我的职业旅程。


图片

刘桂楠在社区给老人开展小组活动


蜕变之路:从 “专业学生” 到 “职业社会工作者” 的破茧


2023年4月,我终于如愿加入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作为初出茅庐的“小白”,内心满是忐忑,所幸机构的同事们像姐姐一样耐心带教,从项目策划到活动执行,一步步领着我熟悉流程。这份温暖的接纳,让我迅速融入环境,也对职业社会工作者的日常有了具象认知。


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接触溢彩星光项目的“金融赋能,安护晚霞”服务。项目落地西城区椿树街道,目标是提升困境老人的金融健康意识。但初次向老人介绍服务时,我就被泼了冷水:“是不是要推销理财产品?我没钱买!” 类似的质疑让我手足无措——原本以为专业知识能直接转化为服务价值,却忽略了“接地气”的沟通才是打开信任的钥匙。


图片

刘桂楠参与溢彩星光项目培训


幸运的是,恰逢此时“公益 1+1”溢彩星光项目组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辅导会上当我提出自己的困惑时,其它机构的伙伴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北京协作者的杨玳瑁老师指出:“有效沟通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搭建桥梁。”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琢磨老人们的生活逻辑:用“菜市场买菜砍价”类比消费陷阱,用“胡同里的熟人借钱” 解释金融风险,甚至把反诈知识编成顺口溜。当我放下“专业姿态”,用他们熟悉的语境交流时,老人们的眼神从警惕变成了认同。


随着沟通模式的调整,项目推进渐入佳境。记得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我和同事走在胡同里,几位参与过课程的老人远远认出我们,热情地向邻居介绍:“这是给我们讲课的小刘,讲的都是实用知识!”那一刻的成就感,比任何荣誉都更珍贵。项目结项评审时,溢彩星光项目公益导师于秀清老师说:“从你身上看到了新生代社会工作者的活力与创造力。”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我确信:这条路,我走对了。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从学生到职业社会工作者的蜕变,不仅是知识到实践的转化,更是学会 “把专业藏在细节里”——不是用术语证明专业,而是用温度传递价值。当老人们开始主动分享自家的“防骗小故事”时,我知道,那些曾经晦涩的金融知识,已经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图片

刘桂楠引导金融小组组员进行金融游戏


突破与共生:当项目价值在“双向改变”中显影


2024 年 9 月,溢彩星光第三期项目启动,我以“三期伙伴”的身份接手“星光银发”困境老年人金融健康提升项目,服务阵地拓展到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北师大社区和上地街道八一社区。此时的我,已从“跟着做”的执行者蜕变为“领着做”的策划者——主动与社区书记对接需求,将金融课程与社区节庆结合,甚至设计了“银发智囊团”议事环节。但随着项目深入,一种微妙的困惑悄然蔓延:当服务逐渐标准化,我是否在“完成任务”中偏离了“看见人”的初心?这份疑虑在与督导北京协作者白先枝老师的对话中找到了出口。她问我:“你觉得项目的意义,是让老人记住多少金融术语,还是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这句话像面镜子,让我意识到自己正困在“效率优先”的瓶颈里。随后参加的社会工作实务小组赋能活动中,李涛老师分享的“关系为本”理念,更是让我重温入行时“生命影响生命”的纯粹。当杨玳瑁老师在小组活动上说“桂楠现在像棵扎根的树,稳稳的”时,我忽然发现,那个悬在心头多年的“?”,不知何时已变成了“。”——我可以笃定地说:“我是社会工作者,这是适合我的路。”


2025年,三期项目执行也跨年了,一个“头疼”的服务对象成为我理解“公益 1+1”核心理念的关键切口。起初,她频繁地对活动细节提出质疑,甚至在一次活动中因名称分歧愤然离场。我下意识给她贴上“不好相处”的标签,直到冷静下来复盘:偏见往往源于未被看见的真实。我主动登门拜访,发现她家中贴满历年社区活动的剪报,才明白那些“尖锐建议”背后,是对社区事务的赤诚关注。后来,我邀请她担任活动监督员,她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带动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当她带着伙伴们自主参与活动时,她说:“听了你的课,我们觉得得做点什么,不能光等着别人保护。”


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项目的深层意义: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激发服务对象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动参与者。在社会工作者、社区、民警的联动中,老人们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创作”,这种从“意识提升”到“行动自发”的循环,正是“公益 1+1”倡导的“资助 + 赋能”的双重效应。泰康溢彩基金会持续投入资源,北京协作者提供专业督导,而我们作为一线社会工作者,则负责在社区土壤里埋下“自治”的种子 —— 当老人们能用自己的方式传递防诈知识时,这份“1+1”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叠加。


如今走在八一社区,常能听见老人们用自编的“三句半”提醒邻居:“陌生电话要警惕,高利理财别贪心……”这或许就是社会工作这份职业的魅力:我们曾以为是在照亮他人,后来才发现,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在反哺我们的成长。那些曾经的“瓶颈”与“偏见”,最终都成为了照见职业本质的镜子 —— 原来最深层的专业能力,是学会“摘下标签,看见人”。


图片

刘桂楠开展金融个案督导,为服务对象讲解反诈小知识


未来期望:带着光,成为光


回望这段旅程,最想感谢的是睦友团队的伙伴、泰康溢彩基金会、北京协作者、“公益 1+1” 的督导老师们和溢彩星光的伙伴们,是你们在我初入行时递来第一份信任及支持 —— 记得第一次做项目策划时,机构成立多元的团队,从项目逻辑框架、项目管理等等内容逐字帮我修改方案;第一次面对服务对象质疑时,机构督导、专业老师督导陪我复盘沟通细节;第一次看到项目结项报告里老人们的笑脸时,合作方和伙伴们比我还兴奋地说 “咱们真的做成了一件事”;第一次参与社会工作实务小组我提出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时,溢彩伙伴们真诚及肯定提出未被发现的我、多元的我。这些瞬间像拼图一样,拼出了我从 “社会工作者小白” 到能独当一面的成长轨迹。


图片

刘桂楠参与溢彩星光实务学习小组获得结业证书


作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民政职业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校训 “求知躬行、德才相彰、崇扬仁爱、服务社会” 早已刻进骨子里。在胡同里做调研时,我学会了 “求知” 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蹲下来听老人讲家长里短的耐心;在处理服务对象矛盾时,懂得了 “德才” 是专业能力与同理心的共生;而每次看到老人们从 “等帮助” 到 “帮别人” 的转变,更深刻理解 “仁爱” 与 “服务” 的本质 —— 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并肩同行的温暖。


今天,想借这个平台对未来的自己说:“请记住椿树街道王大爷那句 ‘小刘讲的比电视还明白’,记住八一社区张阿姨创作反诈三句半时眼里的光,记住那些在督导会上掉过的眼泪和收获的掌声。”社会工作这条路或许没有鲜花铺就,但每一次看到服务对象眼里的希望,每一次感受到社区因我们的努力而发生的微小改变,都是继续前行的理由。


未来的日子,请继续深耕社区的土壤,把专业磨成细沙,铺进老人的防诈故事里;把初心酿成甘泉,浇灌更多人心中的善意。相信终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期待的模样——不是多么耀眼的存在,而是能让更多人想起 “有困难找小刘” 时,嘴角会轻轻上扬的那个人。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让爱长长久久,感谢每一位“协作者之友”,一路同行,协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协作者之友”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成为助人自助的典范。


图片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图片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给我们一个小鼓励

图片

协作者云公益|见证公益力量

微信ID:xiezuozheyung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