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是协作者成立20周年,“协作者云社工”公众号是“协作者云公益”的姊妹号,从2月28号开始,“协作者云社工”陆续推出20周年系列文章,“协作者云公益”专门整合了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形成协作者20周年特别栏目,向大家分享协作者20年风雨历程中的精彩瞬间。
本期内容是协作者的基金会合作伙伴代表嘉宾万科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陈一梅,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协作者终身名誉理事朱家珑在论坛中的发言内容。
陈一梅,万科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
“协作者最早结识一梅的时候,她是当时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助理。2004年非典之后,协作者针对农民工开展非典后的灾后管理能力建设服务时,一梅代表这个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和协作者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而这之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无论一梅的工作怎样变动,只要有和协作者发展方向与理念一致的机会与资源,她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并达成与协作者的合作,像她在友成基金会工作时,推动友成支持协作者完成农民工“新市民意识与新生活能力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产出的《农民工城市新生活自助手册》,至今仍对打工朋友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发展具有指导价值,这个项目被民政部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她到万科基金会后,与协作者开启“公益1+1”创新性的合作,以政府政策资源支持、基金会提供资金资源支持,协作者作为支持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服务目标与理念一致的社区社会组织既是合作受益方,又是回应社区需求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方,从而使公益1+1服务模式,能够联动社会各方优势与资源,有效支持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又准确回应了社会需求,为打造良好的社会公益生态系统做出创新性探索。”
——李真,直播论坛主持人
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研究倡导总监
一是作为一个公益基金会,要支持社会创新,甚至可能在支持社会组织时一开始要冒一点风险。但是,基金会的优势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去承担一些社会创新的风险。我之前曾工作的一个基金会,一直有一个理念是去相信“最接近问题的人是最知道解决方案的人”。我们就是秉着这个理念找到协作者,后来有几次合作也是我们主动找的。
然而在万科公益基金会跟协作者合作绿缘计划的时候,我个人没起什么作用。万科公益基金会自身的战略发展中,是要推动可持续社区发展,我和我们的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在做社区废弃物管理项目推进工作的时候,发现又需要做一些创新了,就是希望社会工作机构加入,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来跟我们一起做这个创新。基金会项目团队选中了协作者这家机构。
二是刚才李涛、李真都说到的,就是我们两家机构要有共同的目标,希望推动这个行业生态的发展。在大目标下,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切磋,从而带来合作的可能。
三是我发现有一个阶段,变成了不是我找你,也不是你找我,而是我们“会碰到”。比如某一家基金会要开展社区流动人口服务项目,我作为项目顾问提一些建议,我给他们提了几个我知道的合作伙伴。其中,谈到协作者时,人家说我们已经在谈合作了。另一个例子关于气候变化,这是我关心的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今天我参加的一个活动中,我才意外发现协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做起来了。所以,到后来各种合作就变得是水到渠成了。( ❤ 点击加入“协作者之友”,让改变持续发生)
王石先生是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他说过一句话:基金会就是个平台,像一片海滩一样,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像海滩上一个坑,有共同的问题,有共同的需求的话,像海水填满水坑一样,资源也就迅速地向你聚拢来了。
四是协作者的愿景和专业性。像他们的理念“团结协作 助人自助”,还有三大服务版块——服务创新、教育倡导、专业支持……这些我都背得上来,是因为我特别欣赏。
所以,我想说,如果说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那是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互相受益的——资助机构也从中得到了推动他们公益事业的能量,以及我们其实是共同推动了整个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非常荣幸,谢谢。
朱家珑,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协作者终身名誉理事
“我们与朱老师结缘是从一台空调开始的,大家都知道南京的夏天那不是一般的热,至少不输现在的北京。2010年夏天,刚成立不久的南京协作者办公室里没有一台空调,在那时朱老师跟随当时的南京市民政局社管局局长王正海到南京协作者指导工作,朱老师第一次来到南京协作者办公室,当看到我们服务的社区儿童在没有空调的新市民之家活动室写作业、参加活动时都汗流夹背,当即就决定捐赠协作者一台空调,也就从这台空调开始,十几年来,协作者服务的社区流动儿童,每年的夏天都有了特殊的成长经历,尤其夏令营,不但朱老师亲自参与,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交流,还带动整个基金会和研究所的众多老师一起支持我们的服务,到后来有了固定合作的项目,也就在咱们这个直播前几天,我们南京协作者第四次签订了和凤凰母语基金再次合作的协议,共同支持困境儿童从阅读、学习到健全人格培育、发展。从朱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一位老教育家的对儿童成长的深切关怀,与协作者的合作,也正是基于朱老师这一浓厚的人文关怀。协作者也愿意在朱老师的感召下,继续服务好每一位有需要的孩子。”
——李真 直播论坛主持人
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研究倡导总监
和协作者合作的经验,不仅是我个人人生经历上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七彩语文杂志社、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还有南京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的荣幸。在十多年的交往当中,我对李真和李涛带领的协作者团队有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是我所接触的公益领域里面一支特别杰出,特别能战斗,特别有爱心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给流动儿童,给困难家庭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也给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做法和理念对我们七彩语文等机构自己的团队建设,也有启迪,所以我特别愿意和他们交往,和他们联络,或者更多地去参与他们的公益事业,因为这也是我向他们学习的过程。
协作者的伙伴在服务社会的过程当中,我感觉到他们也在完善着自己。协作者队伍里面有些同事的故事也非常感人,我前两天跟协作者的工作人员聊天,聊到大海的故事,大海本人年轻时也接受过协作者的帮助,然后他自己又成了协作者光荣的一员,并参与到帮助流动儿童的事业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对自己的孩子也多了一份责任感。早期的大海婚姻解体了,和孩子分居两地,但加盟协作者组织之后,他坚持每天晚上连线对身在异地的孩子进行辅导,最后他的爱人带着孩子到南京,一家人又重新团聚在一起。孩子现在已经读到初二了,她也成了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将爱继续传递。我听了他的这些事迹以后,心里面暖暖的。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多时候太功利,在这样负面评价的背景下,当然这个评价不一定对,但我感到,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他们同样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在贡献着心力,也贡献着才华,这样的队伍值得尊敬。我参加协作者的活动,除了刚才说到的一些受感动的地方之外,我以为他们能够清晰地把一年当中所做的活动,几乎是一个不落地梳理出来,并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李涛讲到的上传的文字有几百万字,这也说明了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又不忘总结,不忘分享,里面还有多一份辛苦,不是过去有些人的工作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摔一个,理不出头绪来,而是经过理性地分析,细致地梳理,以至成为我们可借鉴的经验、规则、原理。我对这个特别感动,我们个人也好,基金会也好,确实给了协作者组织一点点帮助,我觉得真的不足挂齿。刚才两位主持都提及了这个话题,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也在表达一个敬意,也在表达对协作者工作的尊重和支持。
我想,接下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协作者,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叫做小嘉,这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2012年的时候,小嘉接受了协作者组织的帮助,顺利地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他又成了志愿者,和协作者一起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觉得这种爱心的传递,还有对一个人的培养的行动,可以帮助更多像小嘉这样的孩子,等他长大了,在他童年时接受的帮助便成为他为社会服务的动力,他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因此,他更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杰出人才。我想说,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仅仅体现在高学历上,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一种爱心,需要一种社会责任。我觉得小嘉这样的孩子,从小得到协作者组织的资助,他知道协作者组织对他的成长有那么大的帮助,所以他现在反哺社会。
我觉得这是对人的培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要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协作者组织,我认为在社会里面,有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不知道协作者组织,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知道。
每次参加活动,我都有很多的感受,我愿意跟他们在一起,这对自己也是一个激励,是一个精神的洗礼。值此贵组织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衷心感谢!很是谢谢你们,谢谢!
感谢每一位“协作者之友”,协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协作者之友”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成为助人自助的典范。
码上加入协作者之友
你每月持续的支持
让协作者社会工作者可以
让改变持续发生
主 编:李 真
执行主编:王立宏
编 辑:李代娣、王立宏
排 版:王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