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溢彩星光是“公益1+1”资助行动框架下聚焦社区困境老人服务议题的资助项目,在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和市民政局养老工作处指导下,由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泰康溢彩基金会)和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联合发起。自2021年启动一期项目以来,已资助12家社会服务机构,服务失独及伤残家庭、失能失智、认知症障碍及空巢等困境老人14365人次,获得各类媒体宣传162次,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助老服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溢彩星光项目二期将优化支持体系,采取社区赋能、社会支持和社会倡导相结合的专业支持策略,引导扶持社会组织聚焦社区困境老人,通过开展社区照顾服务、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协调家庭照护者,强化社区困境老人的支持网络。深化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基金会提供资助,支持性组织提供专业支持,社会服务机构专注于社区助老行动的良性公益生态。同时溢彩星光项目二期将打造两个政策友好、环境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的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探索多方助老力量联动的可持续社区助老服务机制。
2023年4月20日,为提升溢彩星光(二期)社会组织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风险防范的意识,回应项目实施以来遇到的问题,北京协作者联合泰康溢彩基金会,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简称:北科养老)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溢彩星光项目(二期)赋能培训,活动邀请北京信凯(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敬革、北京协作者专业支持部主任杨玳瑁,对溢彩星光资助项目的负责人及主要实施人员分别开展老年人及为老服务法律风险与防范、项目管理两个主题的培训。
培训开始前,北京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负责人秦金月带领大家对北科养老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科普展厅进行参观,结合成立背景,她分别从科普政策、辅疗技术、智慧养老及应用、老年人居家安全、头脑训练等方面对展厅的各个区域进行了介绍。随后,她用甜甜圈带领大家进行了手指和身体的训练,帮助大家激活大脑,为后续培训做好准备。
之后,泰康溢彩基金会的项目总监臧振力做了培训开场发言,他表示,泰康溢彩基金会是一家资助型的基金会,主要是三大赋能,赋能养老机构、赋能养老人、赋能社会组织,我们希望社会组织发挥灵活性、专业性,弥补政策之外的空间,我们会支持好的项目,找到一些有理想有情怀的伙伴,共同成长。
张敬革律师以“老年人及为老服务法律风险与防范”为主题开始了上午的培训。她从“老年人之再婚”、“老年人之赡养”、“老年人之继承”、“老年人之被骗”、“老年人之意定监护”以及“老年人之为老服务”这六部分展开讲述。她首先以《都挺好》中主人公的故事引出本次讲座内容,期间围绕各种政策、法律、案例、数据丰满整个主题内容,并着重讲解了社会组织为老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应对,让社会组织受益良多。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项目伙伴反馈,“这场培训使得自己徜徉在法律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让社会组织懂得,多方协作、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赋能和加持。”
下午场开始前,溢彩星光项目(二期)伙伴北京市恒远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服务中心毛星月带领大家做了在为老服务中常常和老年朋友一起做的手指操,既让大家学习了新技能又集中了注意力。紧接着,北京协作者项目官员白先枝邀请伙伴用一个关键词形容项目实施以来的感受,并介绍自己。北京市东城区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项目伙伴分享了她的关键词“温暖”,她表示,“想要像小棉袄一样把温暖给到老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项目,希望和大家多多学习、多多探索、多多发现。”“蓄能”、“陪伴”、“探索”、“接纳”、“协作”、“用心”……各位溢彩星光伙伴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关键词。
下午的项目管理培训内容主要来自于协作者学堂开发的《项目管理》课程,中培训开始时,杨玳瑁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北京协作者的组织历史与战略体系、核心服务。通过对协作者组织层面的分享,传递一个观念,项目管理在组织管理之中,组织的使命定位影响和决定了项目的设计。而后,基于协作者二十年的项目经验和协作者学堂开发的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点,杨玳瑁为大家介绍了源于实务的项目管理。她先以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项目管理”引入,然后从“项目管理模型”和“项目管理什么”两个维度出发,具体讲述了目标管理、人员管理、时间进度管理、项目过程财务管理、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管理、项目成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同时结合北京协作者在支持性监测评估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与大家分享了关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提醒。
针对项目管理培训内容,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项目伙伴曹霏表示:“我觉得挺细的,通过解决实际当中的困惑,特别是可视化对比,我觉得这特别能把成效提炼出来,我们的服务往往是日积月累的,包括服务方法怎么能服务到老年人,这是需要思考的。”
杨玳瑁也分享了她的思考:“我们做的是人的服务,人的改变不可能是一年就天翻地覆的,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作为也在一线开展实务工作的项目管理方我们完全理解,但是咱们社会组织执行项目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成效的思维,并去捕捉点滴的变化。”
答疑环节,杨玳瑁鼓励伙伴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项目伙伴王雪洪分享了自己在服务倡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心智障碍者家庭,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肖像权和隐私信息。但当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些好的故事我们觉得应该宣传出去,但考虑(服务对象)的想法,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不能说出去。”对此,恒远社工张庆反馈了他的想法,“在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来看,社会组织做公益宣传的是要向服务对象阐明这样做可能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挖掘机构内部社工、志愿者、工作人员、服务对象里成功的案例,总结经验。可以问问不愿意传播的家庭的顾虑是什么,讨论下。”
杨玳瑁也给予了建议:“肯定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从机构的角度我们要传播这个故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之后去理解我们服务的人群,包括其他心智障碍家庭也会从中获得力量。传播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个体的服务对象的意见首先需要尊重,像刚才张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先了解他的顾虑是什么,有顾虑的家庭怎么看待自己的处境,有怎样的心态和力量来面对,理解到它的故事对别人的影响。其实这也是(服务对象)赋能的一个过程。服务和倡导其实是结合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信任关系建立到哪个阶段。”
对此,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项目伙伴韩亚歆很认同,“确实要看信任关系建立到什么阶段。我们服务的困境老人和他们的家庭最初的时候都不愿意面对镜头,都会躲开。现在也是持续服务几年了,他们就很习惯分享”
针对项目实施中社会组织遇到的问题和双月度简报中发现的问题,北京协作者项目官员白先枝结合溢彩星光项目管理手册,与各位伙伴进行了交流,并明晰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在项目管理培训结束后,北京协作者也就培训前收集的来自伙伴的部分提问进行回应,并同样发挥同伴的力量,听取参与培训的其他社会组织的反馈。
最后,大家填写了评估表,本次溢彩星光赋能培训圆满结束。活动结束后各位社会组织同仁意犹未尽,在自发的讨论中,彼此交流,留下联系方式,期待下次再会。
感谢每一位“协作者之友”,协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协作者之友”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成为助人自助的典范。
码上加入协作者之友
让改变持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