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新闻

协作者学堂 | 学员:灾害来临时,大家可以团结在一起去战胜

2022-12-25 created by:北京协作者

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到来  

    

0889f2752c0d97ee22871ab76ccd7c53.jpg


2020年冬天,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了大家的生活中,“人传人”的消息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平静,有影响、有感动.....在这三年中,“它”离我们忽近忽远,时而在身边时而又消失。

2022年的冬天,“它”再次很凶猛的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让不知所措的我吓到了。因为我认为“它”会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很熟悉了,感谢陪伴我们三年,让我们知道灾害来临时,大家可以团结在一起去战胜。

这一次自己尝试了“它”的厉害。起初自己会频繁的打喷嚏,浑身酸疼,也没有在意,以为就是过敏性鼻炎,因为自己一直在家,没有出门没有和外界接触,自己心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阳”圈里的人。

谁知“它”的威力这么大,前后潜伏大约五六天,终于在一个晚上我发低烧了,才明白自己中招了。当时自己还无知的以为自己前期那是生理期症状,所以没有想很多,现在让自己措手不及。

自己有症状的那几天,生怕传染给儿子,不敢去厨房做饭,都是儿子自己做饭,我不敢触碰家里的任何一件东西。坚持戴口罩,消毒,不敢喝水,能不去厕所就不去厕所,家里常备的药也过期了,所以也没有吃药,就这么过了四五天,感觉差不多好了。

谁知,儿子晚上测体温37.2,到凌晨一点多说很难受,一测体温39.5,自己很慌了,拿了毛巾擦拭凉水采取物理降温。后来自己穿上衣服做好防护去附近看一看有没有药可以买到,发现几家的药店都关门了,也没有买到退烧药。突然想到协作者单位里有退热贴,可凌晨两三点去从朝阳跑到东城,刮大风不说,师傅(同事李明宇)还在睡觉,不能去,自己就回家了。一看儿子体温还是没有消,给师傅发了一个信息,还是出发了。

在这之前知道师傅也感冒了,所以我才会去的要不我是不会去的。因为风大,路上骑车不好骑,一个小时左右到了小院,找到医药箱拿了退热帖,也及时在自己走过的地方都消毒了。回来给儿子贴上,心理踏实多了。


第二天同事玳瑁和潘愉寄来了药,还贴心寄了柠檬片和蜂蜜。李真老师、凯丽也会及时联系问我的状况,说寄药,心里真的好暖,给大家说自己买的药在路上,其实到现在还没有收到。我当时真的怕麻烦别人,但是别人如果麻烦我会很开心,真的很感谢机构,感谢同事。我就在想,我幸亏有机构,当天晚上虽然大风,我还是有地方去拿退热贴,有机构给准备药,像我们其他打工朋友没有药怎么办?他们又去哪里买药呢?自己特别感恩有幸遇到了协作者这个暖暖的单位,在疫情期间有依靠,有温暖。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舍弃一切,就像金艳在协作者学堂上分享的,担心自己的爷爷奶奶;李涛老师分享自己在药紧缺的情况下,留给孩子;身边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挖掘,有太多感动,因为写作能力有限,不能给大家很好的记录下来,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把社会工作专业学的更扎实,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虽然疫情一开始来到身边的时候我很害怕,不敢出门,连下楼扔垃圾都不敢去。听说身边的伙伴“阳”了,我会心里不舒服,特别着急,干着急的那种,尤其是孩子,会特别心疼。打电话时,眼里还会蹦出泪花。可真正来到自己身边时,从最初的不承认(平常自己的卫生做的很到位的,按规定洗手消毒等),到后来的坦然接受,以前所有的担心都没有了,心里也不害怕了。还是感觉心态是很重要的,和李真老师经常督导是有关联的,让我学会了心态放平。

在以后疫情放开的生活中,我要首先管好自己,运用自己所学做好防范,也把上次协作者学堂公开课上林明贵主任分享的注意事项告诉没有时间听的家长朋友们,也相信过不了多久,这场“战争”就会结束,我们的生活就会恢复正常。

通过这次身边没有药的教训,自己给身边的朋友亲人发信息,让他们储备一些药;也会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社区健康,在服务的社区给打工朋友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同时,面对疫情,理性和信心也很重要。

 

希望大家都有信心和方法去面对


29db68225e216b4cf4d5af0e33477d8f.jpg



“阳”字在每天的生活中大家都能经常看到、听到,尤其是在2020年春节之后,“阳”字,促使我们对疫情提高了警惕!

在我还没有被感染之前,有一天吃中午饭,我和同事诗雯聊天,都感觉北京的疫情突然严峻了。

我开始回想11月月初小店童缘的线下服务暂停,因为改地区学校出现了管控,周边的村相继被封,服务的儿童回归居家上网课,成人都停工了!从开始的封村一周,房东和防疫人员送菜上门;又封一周,除了“民生”的店铺可以营业,其他的都不开放;再封四天就可能解封了,家长志愿者告诉我,很多人趁着解封赶紧出村了,怕没有工作,手停口停!

直到12月初,新闻报道了“新十条”疫情防控的要求。店铺逐渐开了起来,北京的学校依然没有通知返校。每天看到“阳”的数字不断上升,有种疫情就到的感觉。我们住在胡同的平房里,自居家办公以来,每周三协作者学堂上课改为线上教学了,但我都会去小院上课,因为小院的桌面比较宽,做笔记比较顺手,屋内有暖气,不用穿很厚的衣服。

有一次,我在公共厕所中听到了一位姐姐说她老公被隔离了,现在家里只有她和两位孩子。带着口罩公共卫生间的我,内心感觉有点悬了,疫情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了。

我在12月6日上午去做了一次核酸检测,7日下午出结果是阴性,感觉是安心的。8日,没有什么症状,正常上班,准备“打工青年如何做公益”直播的发言稿,晚上彩排。9日,喉咙有一些痒,我没有管它,不知道是不是睡觉前没有喝水导致的,我就像日常一样喝水,修改和熟悉发言稿、动员亲友观看晚上8点钟到9点半的直播,提前和互动的伙伴、主持人和直播工作组的同事做测试。


1671960315784434.jpg

12月9日,冬英与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对话开展“打工青年如何做公益”直播


我是一个人坐在活动室里,屋内已经打开了暖气,我已经穿上羽绒服、毛茸茸的鞋子保暖,但是我感觉自己很冷。直播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冷的症状,等到直播结束后,潘愉老师快速问我现在的症状是什么样?全身手脚发冷。等到开完评估会,回到宿舍洗漱完,把照片发给朋友就睡下了,但是很久都睡不着,整个人都蜷缩起来也还是一样,我摸黑伸手把袜子穿上,终于好了一点,辗转反侧到了下半夜终于睡着了。

10日是症状明显的第一天,早上起来喉咙还是不舒服,头开始有点晕,估计低烧了。周六是我的实践时间,我早上的任务是回访了解服务的家长和小朋友身体感觉怎么样了?是否有备用药?以及需要协作者提供支持的地方。

这次回访当中发现16户家庭,除了2户返乡家庭之外,14户在京家庭中只有2户没有出现生病的情况,其中12户已经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还有两位家长和我说最近没有什么事,就不要来村里了。周五例会后,同事诗雯向大家报备某服务社区大多数人已经发烧了,服务对象所在社区人员流动多,除了有孩子的家长会比较留意,其他居民对于疫情防护大都放松了警惕,他们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而我自己在做完疫情的回访,动员服务对象参加年会策划讨论会之后,吃完中午饭,就熬不住了。结果是一睡下去,睡到天黑都没有醒过来。晚上潘愉老师打电话问我的情况怎么样,我迷迷糊糊的说感觉还好。诗雯在旁边叫我喝水,询问我的情况,她拿了机构的体温计给我量体温,一看40度,我自己感觉浑身无力,全身发热。凯丽老师给我拿了退热贴。我继续蒙头大睡。11日,持续38度左右的低烧,咳嗽、感冒、流鼻涕的症状接踵而来。12日、13日、14日、15日这几天都是相同的症状,目前感冒、咳嗽3天了。

而很快就轮到我的室友+同事诗雯了。新“十条”出台后,朋友圈、微信群都把很多人“阳”的经验分享出来,给到未来“阳”的朋友们借鉴和准备。协作者学堂也紧急邀请了协作者医学顾问林明贵医生分享了面对疫情,我们该何去何从的专题讲座,最让我感动的是林医生也生病了,声音沙哑低坚持为我们分享了很多的干货,并有很多讨论,我记得的预防三件宝是:戴口罩,做核酸,保持安全距离。

据说,国内的疫情形势需要等到3月份才能有所好转。协作者学堂周三上课,李涛老师安排的经验学习的环节是 “阳”的感悟。结合自己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大家外出上厕所都是戴口罩的,平常在大门口聚集的三五个爷爷都看不见他们闲聊了。我经常走路会路过的10多户人家,平时紧闭的家门,开始偶尔打开通风。

一日三餐要准时,也和室友分开吃,不共用碗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会提醒彼此多喝水。

睡觉的时候要早一点,这样才能在白天保持有精神头。这几天恢复上班了,但是工作的效率不高。感觉有很多工作未完成,在午饭结束后给自己20分钟正念的时间,也当做休息,减少了焦虑的心态。

最近没有去做核酸检测。大家做核酸的时候也要留意和观察。上次我发现做社区核酸检测的人员现在的采样的动作变了,先是手部消毒,拿两张棉签打开,用一支取样,另外一支就是取排我后面的人的队伍,看到核酸旁边堆满了箱子,没有人走动的一侧,变成了一个小型垃圾场。


1671960921255773.jpg

核酸之后的检测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


疫情放开了,大家可以在保证自己防疫安全的情况下“自由”的流动,作为社区基础设施为居民开展核酸服务,需要检测人员把好自己的一道关口,保障核酸服务科学有效,让大家都能够放心,而不是担心自觉做核酸反而被感染了。

在宿舍“阳”了的这几天,我们自觉地留在自己的小床上,吃饭、睡觉、说话都避免面对面。面对奥密克戎,我们都知道没有特效药,但是有疫苗是作为防护的基础。另外,记得协作者医学健康顾问林明贵主任分享的三件宝: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保持安全距离。希望大家都有信心去面对“阳”的过程,照顾好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