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新闻

“公益1+1”之绿缘计划:“五社联动” 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2023-03-31 created by:北京协作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早在当年2月,为响应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提出的“北京市基金会支持北京市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号召,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及其运营方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便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启动了“公益1+1”之绿缘计划。







 


“公益1+1”之绿缘计划

北京社会组织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赋能项目,是通过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垃圾分类与减量、环境教育、氛围营造等多方面的社区环保工作,推动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


1.jpg

居民讨论绿缘计划实施


“五社联动”

参与可持续社区建设


“共建生态社会新世界,不让任何人掉队”是今年国际社会工作日的主题。对于立足于推动社区可持续环境建设的绿缘计划来说,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无论是社区环境意义上的“生态”,还是社会治理角度的“生态”,绿缘计划资助模式的探索和受资助项目的服务探索,都体现了“五社联动”的独特优势。


2021年5月下旬至今,在绿缘计划资助下,21家社会组织的服务覆盖了北京市36个社区,集中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培育、空间改造、多方联席会议、垃圾分类打卡、堆肥讲座等活动逾300次,直接服务1.8万余人,培育社区志愿者超过1000人。


北京协作者及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在项目期间,开展了项目实施方案辅导、专题培训、实地走访监测、一对一咨询等各类专业支持服务活动超过90次,提升了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专业能力,保障了项目实施质量;推动21家社会组织发挥各自所长,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资源,促进了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2.png

开展项目实施方案辅导及培训


多方参与

打造“零废循环”院落


作为绿缘计划的支持对象,东城区三正社工事务所扎根于前门街道,借助自身广泛的社区群众基础,链接自然之友、零废弃联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等多方资源,开展“零废弃”院落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了以院落居民为行动主体的微更新实践模式,建成了首个“零废循环”院落,在提升了试点周边居民居住环境品质的同时,还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用果皮制作环保酵素和波卡西堆肥成了教职工的日常,在幼儿园楼道里,闻到的不是花香,不是茶香,也不是咖啡香,而是阵阵果皮发酵的清香……这一场景出现在绿缘计划支持的朝阳区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该项目坐落于国风北京小区中,国风幼儿园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该小区,在培养幼儿建立低碳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家长和社区居民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关注生态环境教育。


幼儿园门口的绿地是社区与幼儿园连接最近的地方。以往,每天园里的广播响起,居民们都踏着绿地,趴在围栏外看孩子们做操、做游戏,久而久之,绿地被踩得光秃秃。但在绿缘计划的支持下,园所联动专业资源改造绿地,把这块“不毛之地”变成了“众萌四季”小花园。


3.jpg

幼儿园门口改造后的绿地


同时,幼儿园还注重家校互动、园所与社区联动,将环保理念影响、传递到了在园和毕业幼儿家庭,扩散到整个社区。


自2021年6月启动该项目至今年2月,园区与社区累计减少垃圾8.12吨,相当于减少砍伐树木110棵。


共建共治共享

环保行动多方携手“益”起来


在昌平区百善镇善缘家园社区,绿缘计划支持的昌平区仁爱社会工作事务所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直接服务、志愿者能力建设、居民动员、宣传倡导、硬件改造等途径,探索出了在社区原有志愿者基础上,整合组建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模式。“之前我们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时只签订责任书,没有什么管理制度。这次绿缘计划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很全面规范,对今后社区管理志愿者队伍也是一个参照和指引。”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霞说。


组建后的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垃圾分类示范户打卡行动和“寻找垃圾分类示范家庭”活动,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朝精细化推进。仁爱社工事务所提炼总结项目运作的“议事协商、多方共建”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居民环保理念,助力社区生态建设及垃圾减量。


4.jpg

立德环保集市家庭自制摊位牌


社区社会组织显身手

带动居民共创美好家园


2021年4月,在朝阳区东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组织下,农民回迁楼为主的东风苑社区、老旧小区石佛营东里社区、平房院东润枫景社区以及中高档商品楼观湖国际社区作为社会组织申请项目的服务对象,获得了绿缘计划的支持。


针对小区存在的垃圾分类参与度低、桶站值守志愿者能力待提升、多方联动性薄弱的问题,石佛营东里社区以垃圾分类队伍为抓手,通过志愿者引领与创享活动互动的方式,带动各年龄段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探索出石佛营东里小区“汇聚力量-持续动员-强化意识-落地监管-长效实施”的五步工作法,提升垃圾分类“三率”。


观湖国际社区设立“达人榜”鼓励居民参与。项目以该社区一栋楼作为试点,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引导居民有效处理生活垃圾。2021年5月至10月,社区社会组织以“分类达人榜”的形式对垃圾分类的优秀家庭进行每月表彰,引导、激励、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物业公司反馈二次分拣的工作量大大减少。项目还探索“一户家庭带动一栋楼房、一栋楼房带动一个小区”,为社区稳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助力。


相关链接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box-sizing:border-box;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北京协作者相关负责人介绍,“五社联动”意味着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赋能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万科公益基金会从资金到环保技术资源的全方位支持下,北京协作者充分发挥发展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为获得绿缘计划资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了能力建设、监测评估和行动研究等一揽子专业支持计划,保障社会服务机构项目质量,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绿缘计划的实施本身便是多方联动,相互促进,激发基层潜能的实践过程。


截至目前,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及北京协作者已联合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相继在困境儿童服务、垃圾分类、社区助老服务、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认知障碍老人服务等方面开展资助与赋能,服务范围覆盖北京及雄安新区超10个区域。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可馨

编辑:佳祥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