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认为,社会组织如果只局限于微观服务,而不改变环境,那么不仅无法改变困境人群的处境,服务的社会价值也将大大折扣。因此,协作者自成立以来即开始探索社会组织政策倡导的路径,突破传统社会组织服务只注重微观服务,而忽视研究、倡导与推广的瓶颈,注重将服务实践与政策倡导相结合。包括以公众教育为载体,在促进社会各群体对边缘人群的理解和接纳的同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能力;以调查研究为载体,开展专题研究,举办研讨会,出版协作者文库,在倡导社会政策关注边缘人群需求的同时,促进社会平等对话。
用我们的眼睛关注我们
公众教育——民众戏剧与展览展示公众教育服务
为消除城市主流人群与困境人群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屏障,协作者以公众教育为载体,在促进社会各群体对边缘人群的理解和接纳的同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能力。协作者开展各类文艺小组,鼓励服务对象用切合自己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梦想,掌握摄影、诗歌、演讲、戏剧等表达技巧,并将活动成果用图片展、民众戏剧、演讲交流的方式在图书馆、大学、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公开展览、演出。其中,2006年—2007年,北京协作者举办了《脆弱与潜能:农民工流动在边缘图片展》、《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农民工原创自编自演大型民众戏剧,在长安大戏院公开演出,并在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地开展全国巡回展览演出,这也是我国农民工第一次登上国家级剧院,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和北京市政府等领导观看演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工与主流人群的相互理解与接纳。北京协作者认为,融合成为政府与社会的共识,但如何融合却是需要具体的技术,而社会组织的倡导功能则将政府的号召,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建设路径。
传播草根声音
调查研究 ——专题调查与行动研究服务
协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培育农民工掌握调查技巧和方法,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到调查中,并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直接写到调查报告中,在提升服务对象社会对话能力的同时,倡导社会政策关注边缘人群需求。2003年,北京协作者在“非典”(SRAS)救援过程中开展了农民工生存状况与发展需求调查,2004年发布了《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需求与障碍——京、粤、青(岛)三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趋势,农民工服务需求不再局限于就业和劳动权益保护,而是涵盖就业、居住、安全、健康、教育等所有作为人的需求,需要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该报告被收录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经济要参》。
至今,协作者已经发布开展了包括民政部委托的课题研究在内的23项调查研究,发布《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互动机制研究报告》、《农民工幸福状况调查研究报告》、《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影响研究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家长研究报告》等多个研究报告。
促进社会对话
研讨论坛——多方专题研讨与对话服务
协作者在研究基础上,促进跨界对话,与政府合作召开了“全国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研讨会”、“全国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研讨会”、“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等全国性研讨会议。在这些会议上,农民工和流动儿童代表直接出席会议,并做大会主旨发言,开创了“被研究的对象”站在主席台上作为主角全程参与的研讨会先河,媒体用《我们坐在这里就是一种表达》的标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此外,协作者还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举办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支持合作恳谈会暨北京市社会组织诚信建设性活动”、“2016年中国专业志愿服务周(2016’CPBW活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7周年纪念活动”、“社区基金会研讨会”等多个大型论坛交流活动。
引领专业建设
标准建设——标准化技术建设与政策制定服务
协作者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受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委托,参与了国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行业标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行业标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指引》、《国家职业大典》社会工作职业定义修订等多项全国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对《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送审稿)》、《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送审稿)》进行了技术审查,参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讨论稿)》的讨论;参与了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意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意见、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等多项社会政策的起草制定工作;联合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儿童救助会发布《儿童公益组织行为准则指南》,联合多家组织开展“北京市社会组织诚信建设行”活动,发起《北京市社会组织诚信建设行倡议书》;联合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北京乐知完成《北京市公益支持性组织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和《北京市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联动发展报告》。
记录发展历程
协作者文库
协作者打造“协作者文库”出版品牌,记录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发掘农民工群体文化,提炼本土社会工作经验,丰富人类历史文化,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文化思想交流平台。目前已经结集出版了《打工时代》、《工殇者》、《流动与融合》、《农民工城市新生活手册》、《流动人口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等八本图书。我们可以不阅读,但我们不可以否认一个群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