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她像家一般温暖
一眨眼的时间,十年都到了。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是家人。我很庆幸我能认识南京协作者,你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变得自信,我愿意用我的业余的时间去协助曾经像我一样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
——傅佳雯
傅佳雯,1999年出生,安徽巢湖人,一个普通打工者的后代,改变自己的同时,温暖了一个家庭的希望。2008年结识南京协作者,从一开始的胆小怯场到后来的落落大方,她在南京协作者学习英文歌、学习手语、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并作为流动儿童的表演者《一个民工的幸福生活》民众戏剧在各大高校进行巡演。连续被评为南京协作者2008年度新秀小主人,2009年度新秀志愿者,2010年度和2011年度十佳志愿者。如今,学习西餐的她,利用自己之所长教新市民之家的小朋友,她是孩子心中的“雯子姐姐”。
初次见面
第一次见到佳雯,是2016年端午节,南京协作者组织流动人口一起过端午联谊活动的时候,佳雯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社会工作者带领小朋友做沙拉。扎着一根利索的马尾辫,齐眉的刘海下,有一双爱笑的眼睛,人中对称位置有着一颗调皮的小痣,成为佳雯的标志,散发出阳光与青春,让人印象深刻。一边细心地切着蔬菜、水果给孩子们做好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指导孩子如何切。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要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佳雯和她的小伙伴思来想去,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偌大的大厅,孩子们围在乒乓球台跃跃欲试,好不热闹,虽然场地会受些许的限制,但是融洽的氛围像极了一家人,温馨而又甜蜜。
自此,佳雯便频繁地出现在南京协作者的办公场地,成为了这里的一员,每周三、周四放学后会来到这里陪伴其他小朋友写作业,开展文娱小课堂,协助民众戏剧的排练等志愿服务工作。2017年3月10日,佳雯迎来了第一次自己亲自设计的文娱课堂活动,从一个星期前的准备计划到活动的正式开展,佳雯付出了不少努力,在课余的时间完成方案的设计与修改。活动当天,佳雯穿上了蓝色的马甲,看着蓝色马甲上写着“团结协作 助人自助”的字眼,佳雯微微一笑,带着自信走进新市民之家。因为星期四小朋友们放学比较迟,作业也比较多,所以活动没有按照原计划5点开始,佳雯有些沮丧,但很快便恢复了活力,或者受社工姐姐的影响,佳雯少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勇敢。5点20分,新市民之家的小朋友在佳雯姐姐的带动下,布置了活动场地,摆好了桌椅,活动正式开始。
但是刚开始,给佳雯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婉婷和永月两个小朋友之间因为座位的问题发生了摩擦,婉婷先出去了,不愿意参加活动。佳雯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在社工的示意下,活动先依旧进行着。社工便单独与婉婷沟通起来:“听说这次活动很好玩,是玩游戏哦,姐姐以前好像在电视上看过?”虽然婉婷东走走西走走拿着书本掩盖自己想参加的心情,但也掩盖不了心情的喜悦: “我看过,快乐大本营玩过。”此时,社工观察到婉婷其实是想参加活动,只是碍于面子,才不参加活动。“不参加活动,你可以往前面移动,也可以猜猜哪个是卧底?”社工的话语激励着婉婷向前移动。话一落音,婉婷便开始移动脚步观看起来,很快也加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婉婷和永月也逐渐和好了。孩子们的世界或许就是那么的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就有不一样的改变。
活动结束后,佳雯对自己此次活动进行了评估:小朋友们对玩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谁是小卧底的游戏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所以都喜欢玩。他们很聪明,玩的也很开心。就是纪律,有时候hold不住,都玩的太激动了。小朋友们还想玩游戏,也期待下次继续开展小课堂活动。而游戏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促进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也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
社工观察:第一次开展小课堂,佳雯很大方没有怯场,在调动活动的气氛也很不错,整个过程也很顺畅;带的游戏充分考虑小朋友们的需求,既调动了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发挥的想象力。但也有需改进的方面:(1)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出主持人、协助者;没有负责签到、场地布置、协助纪律维持人员;(缺少调动小朋友参与维护的意识);(2)游戏规则不够明确,会临时调整规则,小朋友们容易混乱;(3)容易只关注到部分小朋友;(4)游戏有些多,小朋友都比较喜欢第一个游戏,想要一直玩。
城市与乡村
1999年5月春夏交替,傅佳雯出生在安徽省县城里面的一个小乡村。她的出生,给外出打工的家庭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聚少离多的日子也有了盼头。佳雯妈妈带着佳雯,踏上了从老家开往南京的火车,那里有着她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也开启她们在南京新的生活篇章。偶尔谈起老家,或许依稀记得的是那条蜿蜒的小泥路,哐当哐当公交车的声音……蜿蜒十里的小路是家到县城的距离,如果走路那便要走老半天的时间。在老家附近的池塘边,稻草边,有着小伙伴欢乐的笑声,还有大自然的声音。
南京,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打工朋友外出打工。从前期的个人流动,到20世纪90年代的家庭式迁移成为了主流。如何让这些伴随父母或子女进城的流动人口能融入城市生活?虽然对流动人口的子女异地就读甚至是异地报考政策日益宽松,但在一线城市里,门槛和壁垒依旧还在。
佳雯是全国3851万流动儿童之中的一员,因相关政策的限制,她只能在南京上打工子弟小学。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等原因,大部分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打工家庭来说有个学校能让孩子上学就已经满足了。
欣喜的快乐总是很短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城市的城中村不断向外扩张,生活在城中村的打工家庭不得不搬到离城市更远的地方,找工作、找房子、找学校……随着问题接踵而来。佳雯一家在南京生活十年的期间,也随着城中村的扩建,搬了几次家,而在新的环境,对与孩子和这个家庭来说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初入集体的孤单、周边邻居关系的重建、同伴的交往……这一切,突然就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来,让不断承受搬家的佳雯来说,开始有了些许的沉默。记得大院里,是每家每户敞开的大门,是每家每户饭菜的香气,是每家每户熟悉的小伙伴;而今望着家徒四壁,熟悉的只有爸爸妈妈的背影,周遭陌生的环境,两道门之间断开了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联系。
幸运的是,父母的格外关心,亲切的问候,让佳雯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力量。刚开始的时候,佳雯总会默不作声不理会身边的人,低着头。慢慢的,在父母的带动下,佳雯开始尝试与周围的小朋友们一起玩,笑容重新挂在佳雯的脸上。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给予佳雯足够多的爱,让佳雯更加健康的成长。
从一座城市走向另一座城市,热烈而又喧响。虽然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许许多多的土地被一排排的楼房所代替。但这一排排的楼房就像一道道屏障,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面对水泥楼房的冰冷,很多温暖的心就再也升不起温度。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父母的关注,还同伴的交往。也许,我们可以在城市化的当下,在人们聚焦的社区里,试着提供给一个场域,创造一些机会,让男女老少可以在此相遇,遇到更多的人,或者事,让原本温暖的心不再寒冷。
不早不晚,刚好遇见你
缘分是如此的奇妙,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2008年夏天,佳雯小表哥让佳雯与南京协作者开始相遇,这一次偶然相遇改变了佳雯的童年生活。从此她爱上了这里,开启新的课后时光。
搭乘电梯上去4楼,那里有一个宽敞的大办公室,白色粉刷的墙面写着几个大字“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显得更外的温暖,干净的地板一尘不染,办公室整洁的摆放着档案资料、锦旗,还有荣誉证书……走过去是一间温馨的房间,一面墙是书橱,摆满各式各样的书籍,一张大大的长方桌是提供孩子们写作业的。这个场地是通过南京民政局协调,社区提供给南京协作者的免费场地,而这里的工作人员将这里布置温馨且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9岁的佳雯,很快就爱上了这里,心理暗想:这里比家里好多了,在这里写作业肯定特别舒服,这里的灯也特别明亮,还有各种各样的书可以看,可以跟不同的小伙伴玩,回去之后,我要跟爸爸妈妈说,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
在佳雯发呆的时候,迎面走来的是一位笑容满面的姐姐,叫卢金艳。她尊重、喜爱每一个来到新市民之家的孩子,她都会像接待重要来访者一样,认真地向孩子们介绍小主人规范、托管流程,还有认识新市民之家。签到、量体温、认识南京协作者、熟悉小主人规范……在金艳姐姐的带领下,佳雯开始熟悉新市民之家,也慢慢的开放自己。在这里,她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看着各类丰富的书籍;在这里,她认识了不同的小伙伴,收获了友谊;在这里,她从一开始连自我介绍都不敢说的小女孩,到自信满满,收获了勇敢。而我相信佳雯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每到周末,南京协作者的办公室就特别热闹,大朋友、小朋友都相聚在这里。南京协作者会为大家开展各类活动,电影小组、绘画小组、外出参观活动、社区联谊……丰富大家的周末时光,也增长了大家的知识。在亲子活动中,佳雯爸爸终于放下了手中繁忙的工作,陪伴佳雯度过一个欢乐的亲子时光。民众戏剧排练中,社工姐姐的一再鼓励下,佳雯从一开始的胆小怯场到后来台上的自信表演。不仅改变了自己,还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参与服务,协助志愿服务。或许是孩子的成长变化,让一直对南京协作者不信任的爸爸妈妈开始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让孩子如此喜爱,慢慢的认识,到逐步的信任,并参与到南京协作者举办的各类活动,不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而是一个家庭的变化。
或许是缘分,南京协作者经过了3次搬家,每一次搬家,佳雯一家也随着迁移到机构的附近。佛曾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现的理由,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或许这就是傅佳雯与协作者的缘分,不早不晚刚好在这里。流年里的那群人,不仅仅是擦肩的缘分,而是愿意用温暖的手来刻画你们如花的笑颜,把记忆穿成思念的线,带给你我的温暖。
2009年,奇妙的北京行
在参与南京协作者众多活动中,让佳雯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南京北京跨城际交流夏令营。当南京协作者的姐姐把去北京行活动报名的信息告诉佳雯时,佳雯一蹦三尺高:“真的吗?姐姐,我们要去北京啦,我从来没有外出过,就不要说去北京了?”开心的佳雯很快又陷入了思考,略有所思。经过内心的争斗,佳雯决定先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还没进家门,佳雯便喊道:“爸爸妈妈,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但是听到消息后,爸爸妈妈都板着脸:“不许去,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我们不放心,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肯定是骗人的。”虽然这个时候佳雯一家已经参与南京协作者的活动有一段时间,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存在质疑,是不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组织,且当时正处于甲流的高峰期,作为父母的他们更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但是他们心里也是知道这个机会对于孩子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孩子这边,由于家庭限制的原因,都没有出去玩过,父母总感觉有些亏欠。
那几天一家人一直处于冷战,见了面也不说话。了解到这个情况的社工卢金艳和王瑞海主动上门沟通这个事情,希望能缓解一下家里的气氛。社工王瑞海握着佳雯爸爸的手说道:“大哥,家里的事情我们也听说了,我们也知道家里的担心。同样,我们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做好了甲流感防控预案,确保孩子们的安全第一,也请您相信我们,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机会也很难得,我们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经过了一层层的分析,佳雯爸爸妈妈终于同意了。顶在家里的乌云终于散去,一家恢复到原来融洽的氛围中。
佳雯在那次出行的活动感受中这样写道:
记得出发的那一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今天南京协作者会带我去北京学习,我可兴奋,恨不得就飞到北京去。可是一上公交车,就不像我想的那么美好了,我晕车。刚上车,我觉得还好,可是到了最后几站路的时候,我终于坚持不住了,一下子全吐了出来,那时,我心里可难受了。爸爸看到了,心里也不好受,他对我说:“雯雯,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加油!爸爸支持你!”我听了点点头,揉了揉眼睛后,又开朗起来了,又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了。可是,当我和爸爸离别时,我看到爸爸的眼睛湿润了,我可难过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
到达北京开始夏令营活动后,傅佳雯的感受又是这样子的:
今天我们到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站在宏伟的长城,站在长城的道路上,很拥挤,我们已经分号了队。我就会牵雯雯(编者注:南京流动儿童傅佳雯)的手,因为她太爱跑了,所以她拿个东西我都得看着她,生怕她掉队走失了。我们一步步艰难的爬呀爬,一开始是一个个台阶,后来就是一片平坡,却是斜的,很不平,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虽说我们已爬上了很多个台阶,很多个烽火台和斜坡,我们站在那墙垛子之间的空隙观看风景,李师傅他们就给我们照相,我们爬的虽然不算高,但我们都很努力的爬了。该下城了,跟着我们的队伍一步步走,走到了一个土挺多的地方,差点摔倒,还好有雯雯拉着我,我很感谢雯雯!
下午我们在机构开了一个联欢会,我们小朋友表演了节目,也介绍了在后面默默奉献的哥哥姐姐们,我们也看了一个小小的短片和每一个小朋友的照片,他们小时候好可爱!雨渐渐下了起来,我们照了相,北京和南京的小朋友各自换了礼物,还真舍不得!想起明天就要送别南京的小伙伴们,太舍不得了。
2009年,傅佳雯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就交到第一个好朋友——张喜梅。高出半个头喜梅总对佳雯照顾有佳。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扮演这大姐姐的角色,紧紧的牵着佳雯的手。午饭的时间,喜梅总会把好吃的东西留多一点给佳雯;天冷了,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到佳雯盖上;失落时,鼓励着佳雯。在远离南京的北京,佳雯感受到了来自家里的温暖,来自家人的照顾。记得爬长城,爱玩的佳雯总会跑来跑去,掉队,但是始终没有离开的是与喜梅牵着的手。登上长城的那一刻,佳雯笑了,喜梅也笑了,而这个笑容是那么的纯真,开心。虽然过程很累,但是因为一起经历而更加美好。佳雯说道:“8年过去了,我已经忘记了当时牵我大朋友的名字,和脸庞,但我依稀记得的是那双温暖的手,给了我很多的力量。”
流动儿童,随父母迁徙,现实制约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流动儿童也不例外。南京协作者从2007 年开始就走进社区,为流动人口包括流动儿童提供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了解这个群体,了解这些孩子的心声,希望有机会可以带他们去看看北京。同时他们的父母忙于打工,平常很少可以跟孩子交流,这些孩子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注。2009年,南京协作者组织了这次“牵手北京让爱传递”的北京行活动。作为流动儿童第一个免费的夏令营活动,协作者希望通过本次北京行使流动儿童的梦想不再遥远,让这些生活在城市却不属于城市的孩子们,拓展视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创造可以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环境,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站在天安门广场见证升旗仪式的肃穆壮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站在万众瞩目的鸟巢水立方前,感受奥运场馆的规模和气势;游览长城,饱览祖国山河,在团结中学会互助;走进打工者聚居的社区,一睹我们周围的生活,学着感恩,学着珍惜!同时,南京协作者也希望这次活动可以为这些孩子留下些美好的记忆,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呼唤更多社会的关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爱的环境。
转眼十年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是谁陪伴我度过童年?随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傅佳雯陪伴南京协作者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一开始腼腆的小姑娘,成长为落落大方的大姑娘。佳雯带着自己的成长,带动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到南京协作者的志愿服务中。记得第一次志愿者服务,一问三不答的佳雯,在社工姐姐的支持下,鼓起了勇气成功主持了一场活动,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但是佳雯并没有因为而感到骄傲,而是询问了社工姐姐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待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社工姐姐总会耐心的教导他们,引导他们更好的成长。
如今,在学习西餐的佳雯,带着她的知识回到了南京协作者,她的身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十年前参与服务的流动儿童,到现在服务其他流动儿童的志愿者姐姐,佳雯带着孩子们制作西餐面点、排练民众戏剧、辅导作业……这一切是仿佛是回到了十年前,佳雯儿童时期在南京协作者的服务一样,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就像以前的社工姐姐一样,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从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从我们呱呱坠地起,这张白纸上就注定要划上多彩的风景……孤单的黑白两色会多姿多彩,是非对错上演不同的精彩,生活或许会百般离奇,我们会喜怒变换着。
我们有一份幸福来自父母,他们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备至的问候,给我们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会成长,才会长大,才会有你们多幸福与欢笑……而跟傅佳雯一样参与服务的孩子,他们的另一份幸福还来自南京协作者,在南京的第二个家!
在无助的时候,协作者的哥哥姐姐会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在绝望的时候,协作者的哥哥姐姐们会毫不吝啬的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受伤的时候,协作者的哥哥姐姐们会给他们安慰……在被所有人不理解的时候,相信会用一颗温柔的心来守护他们。
我们在长大,佳雯也在长大,她善良、正直,只要有时间,便会积极参与到南京协作者的服务中。她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甜品店,制作美味可口的甜品,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味道。想象着冬日的午后,露台阳光下是优雅与宁静,看着不时飘落的树叶,感受大隐隐于市的悠然。此时,些许甜点相伴秋风里夹杂的甜蜜,浪漫之情愈发浓重,像精灵一般,灵动而富有生命,让人有想亲近它们的好心情。有人说,女孩心中总会藏着一个甜品的梦,那是幸福又甜蜜,佳雯说:“当我把这个店开起来的时候,我要给协作者的哥哥姐姐们办一个终身免费卡,给孩子们送去甜蜜的味道。”是啊,甜品总会给人带来甜蜜的感觉,吃起来嘴角便会不自觉向上扬。也祝福佳雯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或者改变世界的孩子,他们并没有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的推动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点,或许就是这点点,足以让这个世界向善发展。
在佳雯的日志中,她写下了这十年来,她想跟南京协作者说的话:
一眨眼的时间,十年都到了。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是家人。从前,你的成立改变了我的童年,陪伴我度过了很多课后的岁月。你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图书,各种棋子游戏,有折叠的乒乓球台,有写作业的大桌子,有做游戏的小凳子,有看电影的投影仪,有各式各样的活动,还有美丽温柔耐心的大姐姐和大海叔叔……
后来,小学生长大了,从新市民之家的小主人变成了小志愿者。开始协助志愿者姐姐们一起开展一些活动,给曾经像我一样的孩子们。这也是给我的一种机会。在我看来,志愿者是很伟大很美好的,因为有了志愿者,世界多了一份美好。我很庆幸我能认识南京协作者,让我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自豪我参加过种种活动,让我敬佩这些社工们。“团结协作,助人自助”是理念,是宗旨,更是前进的动力。更幸运的是我们一起走过那段美好的岁月。这是10年纪念日,还会有20年30年纪念日,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在一起。希望协作者可以遍布全中国!
在佳雯爸爸的文章中,他也写下了对南京协作者的寄语: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我告诉你……令人难忘的日子,振奋人心的时刻稍纵即逝。快乐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太快了!
让你感受人间真爱,让爱流动,助人自助,推动社会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工作。南京协作者,你们那崇高的思想,乐于助人的精神还受到许多农民工朋友的质疑,内心的委屈,变成了一种动力,升华到至高境界。为了一个信念,总有一天我会明白的,我们大家都会明白的。
南京协作者,向您致敬,是您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让我们许许多多的家庭得到快乐,知道了什么叫幸福。
幸福是进行过程中每个点点滴滴!
满满的人海中,总会有些人因为缘分而相遇在一起。因为缘分而产生美好的关系。南京协作者与傅佳雯一家的故事便是如此,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信任。受南京协作者社工的影响,佳雯也渐渐成为机构小有名气的小社工,虽然专业技能及关于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但是助人自助的观念却是深入她的心。她知道如何去帮助一位生活困难的人,当机构需要她协助的时候,她总会是一口答应,并带动更多人参与。从腼腆的小女孩,到现在热爱公益的小社工,南京协作者的哥哥姐姐们见证了她的成长。也希望佳雯面对未来,遇到困难时,依旧新生乐观,善良、友爱的对待身边的人,将爱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