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工人到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经历
我叫吴志葵,是珠海协作者的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是珠海协作者开展农民工企业社会工作“向日葵计划”成长起来的青年工人志愿者之一。
2007年我高中毕业,就离开了家乡,到深圳一个塑胶玩具厂成了流水线工人。2009年我到珠海伟创力工作。在珠海,没什么朋友,休息时同事们通常都在网吧上网或者在宿舍睡觉,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直到一个同事介绍我到珠海协作者去看书,我枯燥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颜色。去珠海协作者那晚,刚好珠海协作者的志愿者在组织电影活动,当时,现场都是跟我一样年轻又陌生的打工朋友。电影放完后,志愿者李萍萍,就带领我们大家围成圈相互认识,结合生活、深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分享经验,也鼓励大家可以相互关注。我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从那以后我开始持续参与到珠海协作者的活动中,感受到来自身边、和我一样、在外打工的朋友相互支持带来的力量。
慢慢地我成了志愿者,对社会工作服务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参与培养农民工志愿者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能力的“向日葵计划”,有两件事情使我对社会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件事,我最初知道有机会参与向日葵计划时,我很希望可以学习、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但在工厂上班的我,得不到上司的理解和支持,他怕我影响工作,这让我很感到失落和无奈,自己一个多月也没调整好状态,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争取,我当时就跟社会工作者杨玳瑁提出退出向日葵计划,她当时协助我厘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给我发信息:“志葵:不管我们做什么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它,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自己,才能够把困难解决。你要相信自己。”
这样很简单的话,虽然当时并不能让我立即改变上司的想法,但在心理上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同时协助我尝试不同的方式与上司沟通。最初,我直接和上司面谈,没有得到上司的认同,反而引起了上司的反感,上司丢给我一句话:“你不要再来烦我了!”当时,我很难过。我也担心这种情况下,上司是否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为难自己呢,其他同事又会如何看我,这也让我很烦恼。
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我采取了第二种方式,给上司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同时杨玳瑁也努力与工厂做沟通协调,最终我能够参与向日葵计划了,那一次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在参与向日葵计划期间,因为不能上晚班,我时不时会被调到不同岗位或部门,每次都需要找上司说明情况,我敢于跟部门主管去沟通了
协调参与向日葵计划培训的事,也让我想到身边的打工朋友们,在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遇到困难时,如果有几句简单的话语或鼓励,他们可能也会坚持下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但很少有人会给他们这样的关注,这也使我有了更强烈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学习之后我也会慢慢的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去协调流水线上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一些冲突。
影响我的第二件事,是我们向日葵计划学员开展的打工生活经验分享小组活动。有一次活动分享了有关交通安全的真实案例:一个新员工,在他下班回出租房的途中,手臂被一辆轿车刮伤,当时这个员工被拖出了几米远,手臂缝了好几针。当时,他的一个同事也在,提醒要报警,但是被刮伤的员工告诉同事说:“我一个人在外面,老乡也少,别人是开轿车的,我们只是打工的,还是算了吧。”后来开轿车的肇事者以一百块钱赔偿就把这件事情私了了。这个例子,让我感受到打工者在外的一种无助、脆弱。活动结束回宿舍后,我问其他的同事,遇到类似的事情,她们会如何处理。当时很多同事都跟被刮伤的那名员工说的差不多:“打工在外,就一个人,我们只是一个打工者,没钱没权的,如果没什么大碍的,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