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致辞

 

人性的力量 ——写给8岁的协作者

2011-03-10 created by:北京协作者

人性的力量

——写给8岁的协作者

 

2010年的北京协作者终于获得了合法身份,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成为京城首家由市民政局主管的兼具服务性与支持性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突破民间组织双重管理制度门槛,北京协作者再次创造了“奇迹”,被媒体誉为“草根组织的华丽转身”。很多人前来交流,希望我告诉他们和政府建立起良好关系的“秘诀”。对此,我概括了四点:

1、用事实说话。2003年,北京协作者成立的时候就为民非注册而努力过,但当时连很多知名民间组织都没有办法注册,何况听都没听说过的“协作者”。我们决定将精力放到扎扎实实的服务上,用事实来证明草根的价值。

2、公开透明。当双方存在很大的距离,互不信任的时候,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用事实打消疑虑,并且保持良好沟通,因为恐惧、不安全都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开化的,全部在网上透明呈现,向社会开放,接纳不同阶层、部门的参与。与政府合作要保有开放的胸怀,把他们也看做是你的服务对象。社工所说的接纳原则是普遍性,不能因为假设他是强势的,而有所投射,也就是说时刻要保持平等尊重接纳的专业价值理念。

3、专业成效。草根组织在很多人眼里只是靠热情做事,缺乏专业性、成效性。那么,最好的回应就是让社会看到你的服务产生的成效,并且这些成效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专业依据和模式的。很多部门开始是非常怀疑我们的,你越向他解释你做社工,他们会有更大的怀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工。而接触一两年后他们就会主动找我们了,因为他们会发现我们服务的效果。

4、独立自主。合作并不是目的,有效回应社会问题服务民生才是目的。草根组织需要时刻保持草根本色,以服务对象需求为根本,不要为了一点资源和权力而背弃服务的使命。协作者有两句话:合作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但是不合作你也可以做好。有项目资助可以把服务做好,没有项目资助也能想办法把服务做下去。

这四点经验实在谈不上是什么“秘诀”,但当你8年如一日的去坚持,去行动,就会成为“秘诀”。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数字:

2010年,我们一共开展了932次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包括社会工作成长小组、社区调解、儿童服务、社区孤寡老人照顾、志愿者培训等,平均大概一天有两到三次活动,一共服务了24682人,包括农民工、流动儿童、社区孤寡老人。2010年北京协作者继续为流动儿童开展公益健康体检服务,给3219个流动儿童做了免费的健康体检,1000多个家长、学生、老师开展了健康培训。2010年,我们资助了25名贫困流动儿童上学,资金全部是我们的朋友自筹的,没有任何项目资助;2010年,我们为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社区干部开展了16次的专业培训,有1454人接受了培训……

数字是宏观的,抽象的。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一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提出来把政府的行政功能跟社区的自治功能,把行政管理力量跟社会自我调节力量结合起来。我想,任何抽象的宏大的东西都是需要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具体的实现路径。而把这个宏观的社会责任转化成可以看得见的鲜活的具体的服务,让每一个弱者充满力量,让每一个生命获得尊严,这就是我们协作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需要组织,并不是需要组织本身做大做强,而是需要团结人性的力量,突破体制的壁垒,让孤立无助的个体生命获得生命的尊严。然而,正如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但是也大量的创造了社会财富的不公。NGO也如此,它本来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很多时候却变成了新的组织霸权,割裂了资源与底层群体之间的连接。社会工作者也是,本来应该很好的赋权边缘人群,推动社会公义,但是很快你会变成一个技术权威。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面对他人的痛苦而不觉,面对弱者的泪水而无动于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官僚机器,看似程序严谨、专业规范,而内心冰冷、僵硬,这样的组织毫无存在的意义。

时光回转,8年前,我们选择了致力于推动农民工发展的使命,从社会大义上说,我们感到在中国未来最具挑战的就是城市化问题,而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如果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对中国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很大贡献,我们有责任投身其中。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是些细微的冲动——那就是对一个群体最质朴的感情,这份内心深处的感性冲动,最终转化为持续行动的动力,转化为你今天看到的结果。

8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保持着协作者的风格,2010年的年会,所有的现场布置都是我们的社会工作者和义工们一手一手做出来的,它可能没有机械化制作那么工整、华美,但是我相信,手工的制作有机械化时代永远无法比拟的东西,那就是情感。

这就是协作者的“秘诀”——人性与情感。除了宏大的社会责任之外,还有更多具体的、微观的,需要被我们更加珍视的,就是我们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置身在这个庞大的全球化、机械化、商业化的时代中,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在生活还是被生活牵制着,我们总是期待重新找回内心深处那份最软柔的东西,那份东西其实构成了生活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

今年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用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的名义写新年序言了,这个机构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名字“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此时此刻,我们依然要重温协作者起航时的誓言:

“我们是一群社会工作者,都有着来自基层生活的切身体验,深知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深知故土乡亲养育的艰辛与我辈返哺的义务。我们愿意以毕生的努力将我们的理想付诸实践,做好人,做好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感谢民政部组织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福特基金会、发展基金会、伟创力国际集团、聚贤社基金会、阿帕克斯基金会、高盛高华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我们的支持,感谢协作者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志愿者,让我们抱持人性,在协作者的平台上让弱者更有力量,让生命获得尊严。

 

李涛

20113